78歲老奶奶忘記回家的路,確診失智症! 1篩檢量表助早發現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78歲的李奶奶近期記性越來越差,講過的話一直重複再說,跟她說的話卻很快又忘了,變的很焦慮也常說東西被偷,晚上走來走去不睡覺,近期幾次出門也找不回回家的路。就醫斷李奶奶是得了最常見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

台灣85歲以上老人一半患有失智症 阿茲海默型失智最多

中榮嘉義分院身心科醫師蔡昆翰表示,以失智症(認知障礙症)而言,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約有1-2%變為失智症,85歲以上的老年人大概一半都患有失智症。而阿茲海默型失智症是已開發國家中盛行率與發生率最高的失智症,在美國,幾乎佔所有失智症的2/3。

行為及情緒問題在失智症患者中相當普遍,常見的如遊走、睡眠障礙、焦慮、抑鬱、妄想及幻覺等。因為這些行為及情緒問題是造成患者危險、與家屬衝突、及困難照顧的主因,所以如何處理這些行為情緒問題是改善病人與家屬生活品質的一大重點。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蔡昆翰呼籲65歲以上長者,可透過「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進行初步篩檢。若檢測得分小於2,表示目前沒有明顯失智症狀,建議每年都進行至少一次篩檢追蹤;若得分在2以上,或日常生活中出現對於發生過的事完全忘記、表達或理解能力明顯變差、情緒持續低落、性情改變或失去原有興趣,對空間時間混淆不清等症狀,建議至身心科進一步檢查。早期發現治療,以有效降低失智程度並延緩症狀惡化。

補充品預防失智症效果有限 健康生活與定期篩檢最重要

蔡昆翰也提醒,根據目前的研究證據,維他命B、E、銀杏及不飽和脂肪酸等補充品對於預防失智症效果相當有限,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飲食、運動、保持身體健康;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如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頭部外傷、抽菸、憂鬱等。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是預防失智症最有效的方法。

 

【延伸閱讀】

遠離失智症風險要吃對! 醫傳授「維持大腦健康」飲食秘訣

研究:1%的台灣特有基因變異,48歲就有失智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3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